我记得,西周建立后,姜太公在封神之时,有一位恶劣的妻子也要求获得神位。面对这种情况,姜太公只好将他的妻子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有“福”字的地方都不允许去。这条规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守,每当节日到来,都会贴上“福”字,以此传递祝福。
皇室贵族为了展现他们的慈祥和恩惠,也开始了类似的做法。在清朝,每逢新年,皇帝都会亲笔书写“福”字,并赐予群臣。这些御笔所书的“福”字非常珍贵,被称为双钩福字,因为它们是用御笔勒石制成的。此外,还有一些御笔被保存在乾清宫内,一年一度,在冬季末尾特地赐予一些军机大臣,这种做法叫作赐余福。
自康熙帝开始,每年的十二月初一,皇帝都要亲自在内廷书写第一个“福”字,然后悬挂于乾清官正殿,其余的则张贴于宫廷内苑各处,以及颁发给后妃近侍、王公宠臣和内廷翰林等人。这个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一种传统。
嘉庆帝是一位极其尊重先辈遗风的人,他也遵循了这一传统。他曾经创作了一首关于除第一個" 福" 字外,还有十九个" 福" 字 的诗句,其中提到了这些" 福" 字不仅要悬挂于乾清官正殿,还要张贴在宫苑中二十多处。
同治帝不仅继续这项传统,而且还创新地创作了包括寿、龙、虎和禄寿等字符,并将它们张贴在宫廷院落中。他手写的这些符号精美绝伦,用黑墨书写,使得作品既庄重又富有生气。
每当收到御赐的“福”、“寿”符时,无论是王公还是大臣,他们都会感到无比荣幸。而那些得到御赐的人,将这些符号恭敬地装裱起来,用以示对皇恩浩荡的敬意,而不是随意挂置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