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一生共有100位女人,杨溥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涉及到权力斗争、皇家后宫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人品德的考验。杨溥出生于1372年,是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他与同为建文二年的进士杨荣不同,仕途经历了起伏。
在永乐朝,太子朱高炽选中杨溥为洗马,这使得他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但也因此遭到了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一度被囚禁。这场事件发生在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北征回师时,因为迎驾迟缓而引发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只有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其对成祖“靖难”旧人立下的功绩而幸免于祸。
十年后,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太子朱高炽正式即位,当天杨溥被授予翰林学士职位,从此重新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仁宗对此心知肚明,但对于杨溥受祸入狱这一点,他感到同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宗即位后,将弘文阁设立,由杨溥掌管,并赐予阁印。虽然仁宗曾对他说:“朕用卿左右,不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以进。”但直到宣宗去世,宣德、正统间,“三杨”才真正地并肩作战,与张太后的支持共同维护国家稳定。
正统初政期间,“三老”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强调,他们不仅参与决策,还开设经筵和讲座,对宫廷中的侍从进行严格选择。此时期,“三老”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而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相互尊重也成为了当时朝廷风气的一个标志。
然而,在正统末期,由于种种原因,“三老”逐渐退出舞台,最终离开了内阁。当王振提议减轻他们的影响力时,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态度,推荐了一批新人才。而最终,当“土木之变”爆发后,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受到人们赞誉,也有人过分苛责他们未能阻止历史悲剧的发生。但无论如何评价,都无法否认“三老”在明前期至正统初年的贡献及其作为一代先辈们所展现出的非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