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古代被誉为“第一大盗”的传奇人物,其生平由《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等文本记载。根据这些文献记载,盗跖是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的弟弟,以其拥有九千人的强大军队横行天下,对诸侯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中,假托了孔子与盗跖之间的对话,这一段文字以激进的角度表达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理念,同时也延续了庄子的讽世主题。从社会评价来看,由于他喜欢“取人妇女”,华北地区信奉他为娼妓的守护神,并尊之为“白眉神”。
主流史观将其视作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军领袖,因不满奴隶遭受贵族压迫而起义。他组成九千人的义军,对当时的诸侯国造成沉重打击,从而推动着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文学作品和传说中,有些描述显示出对他的争议,如颜回驾车载孔子去见盗跖的情节中的矛盾时间问题,以及关于他的存在年代和身份有不同的说法。但无论如何,他留下的影响力显然深远,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