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与周世宗柴荣相比,谁的能力更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赵匡胤显然无法与周世宗匹敌。赵匡胤可能是历代皇帝中最为幸运的一个,他能够几乎不流血地篡夺后周政权,继承了一个完整的统治基础,没有战争、内乱和大规模死亡,只是简单地换了一位皇帝。
因此,将赵匡胤并列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列,这实际上是在将萤火虫与皎月星辰相提并论,是完全不合适的。周世宗柴荣留下的功绩如何呢?如果他能多活五年,一定会建立一个完整的大一统王朝。这一点足以说明他的伟大。
后周政权建立在后汉的基础上,成立时周边还有北汉、后蜀、南唐、吴越和契丹等割据政权。柴荣致力于统一天下,因此设定了三十年的目标:先开拓再养民,再达到太平。他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并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军事整顿。
在两年的励精图治之后,柴荣派出军队西征占领四州,在第二年亲征南唐取得重大胜利,使得疆域得到扩张,并迫使南唐臣服。《平边策》中明确指出:“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这表明他对江南地区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
随着这些成功,后周在南方取得了第二阶段胜利,而对北方则转而攻击契丹和北汉。在一次顺利的御驾亲征辽国之后,他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就迅速占领了大量土地。但就在他准备继续进攻时,因病去世,让他的三十九岁的小儿子继位。这意味着距他的誓言实现还剩下五年左右时间。
另一方面,对于赵匡胤来说,他发动“陈桥兵变”,几乎无血无伤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没有对其产生任何影响。可以说他继承的是一个完好的国家,所以被认为是历代皇帝中便宜占得最大的一个。此外,与隋朝相比,即便隋朝建立了一次大一统,但赵匡胤似乎没有这样的能力。他篡位后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执行“先南后北”战略,从建隆三年开始向南发动战争,最终在开宝八年灭亡其他小国,以此完成对整个中国地区的统一。不过,这个过程需要13年的时间,而且是在已经被压制过的地理位置上进行。而至于北方问题,则一直未能解决,只有在晚期才消灭了北汉,但主要还是因为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导致这一失策。此外,其针对辽国的一系列行动都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最终转变为防守状态自此以后,不再有所作为。这也引起人们对于宋朝为什么不能像前人一样获得更多成就的问题,以及如果柴荣能够多活五年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