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彦——徽宗朝宰相,魏郡王之子,天下名臣中的佼佼者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字师朴,安阳人。出生于一个政治世家,其父为北宋初期的重臣魏郡王韩琦的长子。在家族的影响下,他自幼便接触到了政治和文化,这对他将来的仕途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以家庭背景被授予将作监簿一职,并通过进士考试,展现了其学识水平。随后,他担任过多个官职,如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判官、通判永宁军等,在这些职位上,他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
神宗元丰年间,由于父亲去世,他服完丧期后,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并知瀛州。接着,又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并担任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在哲宗元祐年间,他先后担任户部尚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以及定州等职务。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处理政事,而且还涉足文学创作,有诗二首收入《全宋诗》。
在徽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份,即拜命为吏部尚书并入朝门下侍郎。他很快又升迁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再次晋升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并加封仪国公。但与同僚曾布不和,最终降调为资政殿学士,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此后,又历经几番调动,最终因与其他大臣产生分歧而贬职到磁州团练副使。大观三年(1009年)二月时,因为病体不适,被赋闲致仕。
同年的八月二十日(9月16日),韩忠彦辞世,享年七十二岁,被谥号“文定”。绍兴八年的某一年(1138年),他被追配享祭于宋徽宗庙庭。而宝庆二年的某一年(1226年),宋理宗命令绘制他的画像,并放置在昭勋崇德阁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十个儿子早逝,只留下治、澡、浩、澄、濬五子的记载,其中治孙、高孙的事迹见于《西台集》卷一五《丞相仪国公行状》,其详细传记则收录在《宋史》卷三一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