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宾京剧史论研究者探索京剧艺术之精髓

他是天津戏曲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戏曲界也是声望颇高的名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就在编剧、导演和史论研究方面取得骄人成绩。1979年,他担任市文化局戏剧研究室副主任。在短短一段时间里,相继出版了《京剧艺术讲话》、《京剧知识手册》、《京剧生行艺术家浅论》、《中国文史资料书举要》(与其兄吴小如合著)等近10部著作;主编了深受读者欢迎的《京剧知识词典》;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有关戏曲的大量学术文章。

他在导演方面也是勇于探索的实践者。早在1954年,他为著名评剧演员鲜灵霞导演由何迟重新改编的《杜十娘》。他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导演方法,引导鲜灵霞朝着一切艺术手段都要服从塑造人物形象需要的性格化表演方向迈进。鲜灵霞凭着《杜十娘》这台戏,荣获第一届天津戏曲汇演一等演员奖。按照他的严格要求改造的旧唱腔也获得了唱腔音乐奖,从而坚定了戲曲藝人服從導演規範信心,为旧劇改造树立了典范。他还担任过京剧三团新编剧目《清宫秘史》的导 演,获天津市首届戲曲新劇目汇演优秀导 演奖。

他1979年担任戲劇科研部门领导职务后,便急不可待地尝试争取和培养觀眾工作。从1983年春到1984年秋,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不间断地开办戲曲知识讲座,吸引了各地的大量听众。那时,有6名自称小戲迷的中学生来信说:“都說青年人不愛看京劇。不過,不是我們不喜歡,只是看不懂。你們講座我們特別開窍,现在我們都喜歡看戲啦。”烟台、秦皇岛的地方部门还派人邀请他到当地为戏曲爱好者们讲授戏曲知识。

1984年以后,他在天津电视台连续主持50多期《戲曲之花》专题节目。那阶段,他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有时一直工作到午夜。当时,那些街头商场里的每一次偶遇,都会被群众认出并向他讨教。他用辛勤劳动培养了一大批热爱 京 剧 的知音。

20世纪80年代,当南开大学举办外国留学生汉语短训班,每期都会邀请 他去讲授中国戏 曲 课后,还带领学员们走进舞台观摩排练。他甚至带领学员参观现场,使得一个美国学生回到美国家园州立电视台播映自己的参观体验,这个片子激起当地观众对中国古典艺术浓厚兴趣。而他的论文,也被国际华社学会出版物,如欧华学报所发表,让海外同仁重视。

尽管晚年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的精神依然旺盛,并继续参与到了 《中国戲 曲志 天 津 卷》的編纂工作中。他虽然很少公开露面,但仍然关注着全面的发展情况,并且接待那些寻求指导或稿件合作的人们。这位老先生以其无私奉献的心态和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传统艺术家之一。此刻,无数青年与记者围绕着这个传奇人物,用尽可能温暖的话语赞颂这一辉煌事迹,就像他们曾经那样仰慕,这样的存在,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影响力,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启示。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