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人,是战国初年的著名大手工业者和商人。他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贫寒书生,因听闻陶朱公范蠡弃官经商迅速致富的消息,便“往而问术”。范蠡告诫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遂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巨富。
在经营畜牧业的同时,猗顿注意到了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贩卖牛羊时,他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与牲畜一起销售。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致富途径。于是,在靠畜牧积累了雄厚资本后,便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使其成为手工业者兼商人的典型。
据《左传·成公六年》记载,河东池盐为“国之宝”,正因为它是天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加快贩运速度,还试行改变驴驮车运方式,以舟运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这条运河从河东盐池起通至五姓湖,又从五姓湖至蒲坂孟明桥入黄河。但因黄河泥沙淤塞渠口未能使用。
在他的珠宝鉴赏方面,《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淮南子·氾论训》也说:“玉工眯玉之似碧卢(一种美玉)者,唯猗顿不失其情。”由此可以推测,他在经营物品方面,也可能涉及珠宝,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
总结来说,不仅是在战国初年的经济生活中,对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创新精神,如改良交通工具、开凿水利工程等,也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