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曾参与策划夺门之变的智谋家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徐有贞这个名字仿佛是由一系列传奇事件编织而成。他的本名是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这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令人振奋的机遇。随后,他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负责处理国家大事。这位身材矮小却精明干练、心计多端的官员,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和阴阳五行等学问都有深入研究,是个真正懂得如何驾驭天下万物的人。
然而,当时期正值英宗在位,他对外患持有一种轻视态度,而西南边疆却频遭战乱。在正统七年(1442年),徐珵提出了五条关于边防军事上的建议,但英宗并未采纳。这使得他对国家安危感到忧虑不已。
直到正统十二年(1447年),他升任翰林院侍讲,一直到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役”爆发,这场灾难让整个帝国震动。在这关键时刻,郕王面临着也先的大敌召集了各路大臣商讨对策,而徐珵以其独到的星象观察能力提出将都城迁至南方的荒谬建议。他虽然遭到了同僚们讥笑和反对,但这也暴露了他的另一面:即便是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冷静思考,为国家出谋划策。
然而,由于这一事件,他久居不上台阶,并且因为奉承阁臣陈循以及收买于谦门生而声名狼藉。最终,在代宗面前,不仅没有如愿担任国子监祭酒,还因自己的过往行为受到了代宗的鄙弃。但他并未放弃,而是改变命运,将名字改为徐有贞,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