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家庭中,妻与妾的职责虽然相似,但妾的地位却如同奴隶般低微。妾不能参与家族祭祀,被排除在家庭之外,其亲属也不被列入丈夫家中的姻亲,而所生子女也必须认正妻为“嫡母”。这种宗法制下的道德规范,将血缘关系转化为主奴关系,使得妾只能视自己为代替正妻生育的人。
与丈夫的关系更是不平等,妾可以随意遭受打骂或遣逐,而丈夫对妾的权利则极其有限。然而,为夫家生育过子女的 妾往往能获得一定的地位和权利。此外,门第、教养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妾的权益,使得她与妻、丈夫之间产生复杂的情感纠葛。
性生活也是一个关键点,在一夫多妻制下,性关系平衡至关重要,对于妾来说,她们在性生活方面享有与妻子相同的权利,并且由于负有生育职责,她们比妻子更优越。因此,避免由此引起的纷争,是许多古代“家训”所强调的一项重要原则。
例如,《秘戏图考》卷二记载了一本明代残章家的规矩,其中提到:“督米监细务”,即管理日常事务,“首饰粉妆”,指着装打扮,“弦素牙牌”,玩乐游戏以外,“止有房事欢心”。这表明,只要能够得到丈夫的心意,即使是简单的事情,也能让她们感到快乐。而那些贤明的主公,则会努力理解并满足自己的 妭 的需求,每次召见时,都会考虑到她们的情绪状态。
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因为年轻而争先恐后地追求,但最终没有顺从;而有些老者尽管身体虚弱,却能赢得他们所有人的尊敬。这就是因为前者不知道如何掌握家庭中的微妙之处,而后者深谙其中奥义。在这个社会里,无论是年轻还是老迈,如果能够洞察并适应这些规律,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