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初年,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秦欲东出扩大势力,赵首当其冲。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变更策略,实行合纵于赵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285年)中阳与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四国讨伐齐大败之。
负荆请罪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得和氏璧,与十五城易之,蔺相如出使入秦,以智勇完璧归赵,再次取得对外交胜利后,秦攻占石城。
渑池会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扬言要羞辱他,但蔺相如不肯与他争位次,每到朝见时常推病,不愿同廉颇争先后。
转战四方 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破齐一军;公元前276年,他攻魏陷防陵安阳城;正是由于廉、蔺和好,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使赵一度强盛成为阻挡秦东进的屏障。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₂年的战争中,由于 Qin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楚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Qin进攻韩地上党,上党守将冯亭献给了Zhao,这导致了Zhao-Qin之间围绕争夺上党地区发生战争。在这场长平之战中,即便尽管士气高涨且有20万兵力,但由于被动失利而处于劣势的Zhao军坚壁固守三年,最终成功挫败了Qin的速胜计划,并意在挫败他们速胜的心思。当Qin用反间计让Zhao信任并罢免了主帅Displanecophus,将其替换为纸上谈兵者Zhaobruqiu作为新将领时,大败Zhaobruqiu所率队伍于长平,同时射杀Zhaobruqiu及坑杀数十万士兵。此后,Qin因使用Zhaobruqiu作将而失败再也不敢轻易攻击Zhao。这场战斗展示了一种以少胜多的策略,其中通过深刻分析敌人的弱点利用心理游戏来达到最大化效果,从而保护国家安全,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例证之一。
破燕败魏 燕举兵攻击Zhao,因栗腹丞相指挥针对“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状况派遣5万精锐迎击但遭到了严重惨敗,而乐乘则率2万坚守代县吸引燕援师无法南下救援自己,则率8,000人迎击燕主力於鄗(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北),经过激烈战斗,最终斩杀栗腹并俘获庆宾等多名官员及千余名士兵。在此之后,不仅拯救了代县,还成功追击至500里深入燕境,并包围其都蓟(今北京市西南),迫使其割让五座城市求和。这场战斗展现了一种利用敌人轻敌疲劳以及同仇敌忾精神来发挥优势的一种策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