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唐朝的杰出将领、宰相兼诗人,以字元振闻名于世。出生于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少有远大的志向,在十八岁时便以进士之选被录取,为通泉尉。郭震以其豪迈的气概和不拘小节的态度,甚至在任上犯下盗铸和掠卖官府物资的错误,但他用这些所得款项资助自己的宾客,展现了他的宽广胸怀。
武后听闻他的事迹,对他印象深刻,并通过讨论文章来考察他,最终赞赏他的才华,授予他右武卫铠曹参军及奉宸监丞职位。在这段时间里,他还曾经担任使团前往吐蕃的任务。
长安元年(701年),郭震被任命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在这个职位上,他展现了卓越的治理能力。他首先在凉州南境设立了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北境则置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有效地控制了重要道路并扩张了凉州边界达1500余里,从而巩固了该地区的防务。此外,他还致力于屯田和水利工程,使得凉州地区更加繁荣稳定。
随后的几年中,郭震不断升迁,被授予左骁卫将军、检校安西大都护等职位,并且参与平息宫廷内乱受奖励。先天元年(712年)又担任朔方军大总管,在此期间筑丰安城与定远城,以增强边疆防御力量。最终因功封代国公,并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
尽管在仕途上的辉煌成就中,郭震始终保持着一种俭约生活方式,不爱好奢靡之风,其手不离书卷,即便身处高位,也很少显露愠色。他留下的诗作尤其著名,其中《宝剑篇》是代表作之一,它借咏废剑之意抒发对人才埋没之悲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慷慨豪迈的情怀。这首诗以及其他如《塞上》的五律,都体现出了他对边关将士辛劳与郁闷的心情描绘,以及对国家存亡感触深切的情感。
除了诗歌以外,郭震还撰写过多部策略文集,如《定远安边策》、《安邦策》、《九谏书》,但这些作品已经散失,只有一些短篇作品被收录进《全唐诗》和《全唐文》中,其中包括23首诗和5篇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