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从公元410年的西哥特人入侵到476年的奥多亚克政变
西罗马帝国,自286年被戴克里先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以来,便逐渐走向衰败。它的正式名称与东罗马帝国相同,即由元老院和人民所构成。
官方语言的混乱,以及希腊文化在近东地区长期未被融合,是导致其文化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广泛的领土扩张也使得管理变得极其困难,而农场兼并和贫富差距加剧则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基础。
上层社会价值观的堕落以及生育率下降,也严重影响了生产力和军事力量。外部压力如日耳曼蛮族强势及气候变化引起的民族迁徙,更是致命一击。
随着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于476年被废黜,西罗马帝国正式结束。然而,其遗产至今依然深刻影响着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文、法律、宗教与文化传统。
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古代欧洲的大门关闭,同时也是中世纪启程之时。在这过程中,不仅是政治结构发生巨大变动,而且整个社会格局亦经历了一次深刻转变,从奴隶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