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良,黄梅戏的指挥者,他用心灵的琴弦在舞台上奏响了生命的一曲。从十岁开始,他便随孟燮卿学习京剧,在南京的大地上,初次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在他的生命中,每一个角色都像是一段段故事,都蕴含着对生活、对爱情和对抗争的深刻理解。
十三岁那年,他决定放弃书本,投入到厉家班学习戏曲艺术,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一种不同的语言,一种能够让人内心震撼和精神激动的声音。他在四川、云南等地跟随剧社演出,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抗战胜利后,他返回南京,在江苏各地继续演出,并逐渐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演员。在建国后的年代里,他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担任了一名京剧队副队长。这一切为他未来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4月,是转折点之一,当时他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担任导演,同时还负责新演员们基本功教学训练,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接下来的一系列作品,如《天仙配》、《告粮官》、《女驸马》等,让人们看到了乔志良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表演者,更是一个创新与传承并重的人才。
1959年的《刘三姐》,1980年的《碧玉簪》,1990年的《罗帕记》,每一次创作都是乔志良对于黄梅戏艺术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心血之作。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在舞台布局还是音乐编排,都体现出了他的独特风格,使得黄梅戲走向了一片新的天地。
除了舞台上的成就,乔志良还参与过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的戏曲技术指导,这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黄梅戲这门古老而又活跃的事业,以及它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厚重。他用一生的付出,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心灵财富。